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在自主品牌车型上投入巨大精力并寄予厚望的北汽集团,其自主品牌轿车目前却面临无法大批量生产的尴尬。
日前,北汽集团宣布,其基于萨博平台研发的自主品牌轿车将在今年11月底下线。但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北汽目前并未获得生产自主品牌轿车的牌照这也就意味着北汽的自主品牌车型将无法推向市场。
对于自主品牌,北汽董事长徐和谊曾多次提出宏伟目标,同时,目前正在谋求登陆资本市场的北汽也急需自主品牌来提升融资能力。但现在,生产资质的缺失却将北汽推向了尴尬境地。
9个月无牌
“我们并没有收到由北汽提交的乘用车(主要指轿车)生产资质的报批申请。”日前,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没有生产资质显然也就不具备大规模生产自主品牌轿车的条件。”
对此,北汽公关部人士态度谨慎,仅表示“不清楚具体情况”。
据了解,尽管北汽旗下的北汽有限公司拥有生产自主品牌乘用车的资质,但是其生产范围仅限于越野车。在车辆类别代号中,越野车属于客运车辆,编码以“6”开头,而轿车的车辆类别代号以“7”开头,生产资质不能共用。
同时,尽管北汽集团旗下合资公司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都具备生产轿车的资质,但这一生产资质无法与北汽的自主品牌共享。
“合资企业和母公司的生产资质不能共享,”国内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集团高层告诉记者,“以北汽为例,虽然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都具备轿车生产资质,但发改委给予生产资质的只是这两家合资企业,北汽集团如果要做自主品牌轿车要重新申请牌照。”
对此窘境,北汽一位高层告诉记者,北汽一直在积极为申请自主品牌轿车生产资质做准备,不过,他并未能说出北汽究竟会在何时拿到自主品牌轿车生产牌照。
据了解,早在2010年12月26日,北汽集团的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BC301Z就已经在湖南株洲基地下线,但至今9个多月时间过去了,该款车型仍因资质问题而无法上市。
审批纠结
实际上,从接替安庆衡成为北汽集团董事长之后,徐和谊就主导北汽投建了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开始了自主品牌轿车的研发工作。5年时间过去,时至今日北汽连生产自主品牌轿车的资质都不具备,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按照上述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负责人的说法:“也许北汽认为自身无法满足自主品牌轿车生产准入的相关要求。”
据了解,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汽车企业的生产准入资质的主要要求为: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不过,这一准入条件即将有所提高。
今年8月底,工信部起草了《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指出乘用车生产企业必须符合六大方面的条件才可准入,六个方面分别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章和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的规定;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必要的生产能力与条件;具备必要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规定;具备保证产品生产一致性的能力;具有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
此前的汽车产业政策,只对资金和生产研发的基本能力做了要求,这对全国第五大汽车集团北汽来说并不是难题。但是未来的《意见稿》,将生产一致性和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能力纳入了准入条件中,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这将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而新的《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将于2012年开始实施,届时,乘用车准入门槛将大幅提高,而负责审批的部门也将由发改委一家变成由发改委和工信部共同管理,其中,发改委主管生产投资规模,工信部主管生产资质的审核,获得准入资格将难上加难。
北汽一位内部人士介绍,早在3年前,北汽自主品牌轿车生产资质的申请工作就由时任北汽集团副总经理、现任北汽集团总经理的韩永贵负责,但审批工作推进十分缓慢,至今未果。至于进展缓慢的原因,该人士未能予以进一步解释。
“北汽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拿到轿车生产牌照,对大企业集团来说是史无前例的。”一位接近北汽的汽车企业高管告诉记者。
无论如何,北汽将为此损失大把的时间。据一位整车企业高层介绍,一般情况下,从申请乘用车生产资质到最终获批,时间至少需要一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