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14年前曾经出现在北京各大路口的非机动车禁驶区,近日重回人们的视野。9月9日上午,交管部门介绍,已在长安街、平安大街、两广路等非机动车比较集中的路口,设置非机动车禁驶区200多个。
非机动车禁驶区重回北京
据了解,交管部门自9月1日起严查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上周,交管部门在长安街25个路口施划了非机动车禁驶区。
本周开始,针对非机动车的禁驶区域逐步扩大,交管部门又在平安大街、地铁路、两广路等需要规范非机动车行驶的较大路口和主干路路口内,又依法设置非机动车禁驶区200多个。
交管部门介绍,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告知非机动车驾驶人在路口内禁止驶入的范围,使非机动车在限定区域内待转,规范非机动车的行驶秩序,避免路口出现秩序混乱和事故。
老北京记忆
曾经的“拐大弯”还有工程师指导
其实,非机动车禁驶区并非首次出现在北京路口。在老北京人的记忆里,就是1996年首次出现在工体附近的“拐大弯”。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北京城,真是“自行车王国”。“那时,大批的自行车在路口蜂拥而至路中心。路口常出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抢行而造成路口叉死的情况。”时任交管局科研所所长的段里仁教授向记者回忆当时情景时说。
为此,段教授提出了“非机动车禁驶区”概念,并在工体附近的场东路口进行了实验。
当时的非机动车禁驶区主要就是在路口内施划一个标线为白色的四方形,四方形区域内禁止非机动车通行,非机动车如若转弯,必须先直行再左转,也就是俗称的“拐大弯”。
这个“拐大弯”和现在的非机动车禁驶区相差无几。
当时,为了防止市民不遵守这个行驶规定,在最初的场东路口还派出4个交管局科研所的工程师驻守,指导骑车人该怎样走这个路口。“等人们习惯了这样的出行,路口的工程师慢慢减少至1个。”段教授说道,后来非机动车禁驶区推广到各大路口,而“拐大弯”成了习惯。
然而,随着机动车的迅猛发展,本市道路设计和路口标线施划逐渐以机动车为主导,针对非机动车的标线越来越少,首批施划的非机动车禁驶区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交管提示
非机动车禁驶区范围以机动车道外侧边缘为界,左转弯非机动车应沿禁驶区范围外绕行,两次停车实现左转。
广大非机动车驾驶人行驶至有非机动车禁驶区的路段时,直行绿灯亮时,左转弯的非机动车须先在沿非机动车禁驶区外侧直行至左转弯等待区后等候,待行进方向的非机动车信号灯绿灯亮时或在交通民警的指挥下,方可沿非机动车禁驶区外侧左转通过路口。
同时,对违反规定通行的非机动车驾驶人,将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85条规定,依法处20元罚款。